
头大身体短,身着红色龙袍,可爱又不失威严与霸气——一只身着织金云锦服饰的labubu玩偶成为第六届长三角文博会上绝对的流量焦点。
这只玩偶是一位苏超粉丝的个人收藏。当苏超在南京开球,这位粉丝便想给自家玩偶穿上一件具有南京代表元素的非遗服饰,为家乡赛事助阵。
龙袍的原型,是南京云锦博物馆复原的一件万历皇帝的织金寿字衬褶袍。南京云锦是我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织造技艺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耗时3个月,经过重新绘制纹样、剪裁、缝纫等,这件“龙袍”终于穿在玩偶身上,在文博会观众一阵阵惊呼中,南京云锦的魅力重新为世人瞩目。“娃衣”等定制类产品愈来愈受到年轻人喜爱,这也给非遗技艺提供了新思路。前几年,上海叠纸网络与南京云锦研究所联动,“云锦端仪”出现在一款3D装扮类游戏《闪耀暖暖》中,将云锦之美传递到所有人面前。
提起“非遗”,必谈“保护”,这同时意味着,技艺处在失传的边缘。按照传统的保护方式,往往由政府注入资金,支撑非遗技艺传承延续与活化利用。不过,一味依赖“输血”,并非长久之计。
盈利能力,才是非遗技艺真正存活的关键。这几年,国潮兴起,非遗相关从业者看准时机,各种翻新花样层出不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11月22日,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闭幕。本届文博会三日累计接待观众12万人次,意向交易与签约金额达149亿元,成果丰硕,彰显出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灵感缪斯
新中国成立前,南京云锦差点消失。
“没有人需要它了,云锦价格又昂贵,一般人买不起。” 云锦博物馆品牌中心主管何冠奕介绍,云锦织造的过程中,每日只能织就5到6厘米长,最终的云锦面料一般需要经历40多个昼夜。鼎盛时期,30多万人从事云锦织造,但最“危险”的时候,只剩下不到10台织造机,不到30名匠人。 “只差一点,云锦就不见了。”
1954年,南京云锦研究小组成立,召集一批匠人抢救这项技艺。当时,很多匠人已经七八十岁,都快织不动了。不过幸好,从学习和研究开始,云锦的技艺慢慢被延续下来。


黄山的瞻淇鱼灯“游”进了这届长三角文博会。这也是一项曾经中断的非遗年俗。早些年,公路不通,村民扛着鱼灯走十几里的山路表演,后勤保障没到位,组织能力也有限,最后“三五成群地回来,大家心里都不愉快”。后来因为麻烦,不好组织,也没有可观的收益,20多年前,这项表演渐渐被遗忘了。
后来,村里每舞龙一次,当地文旅体局都会有6000元的补贴,用于年俗活动制作材料的统一购买和村民制作和表演的劳务补助。靠着这份扶持,嬉鱼灯技艺专业队伍渐渐组建起来。
近几年,随着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增强,国潮文化兴起,原本被冷落的非遗,成为流量的香饽饽。仅在今年就陆续有泉州簪花围、徽州鱼灯、南海赛龙舟、潮汕英歌舞等非遗项目冲上热搜,成为大众热议爆款。
看到这一趋势,不少时兴的文化产业和文艺创作都将非遗元素融入其中,传承成百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下创作者的灵感源泉。

因为汇聚长三角文化产业的灵感与新意,长三角文博会是很好的观察窗口。
云锦博物馆带来了新年的文创和摆件。云锦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每个图样都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这匹胖胖的唐朝马,背上驮着一个金元宝,象征财富,所以叫‘马上有钱’;旁边这匹马的前蹄立起来,寓意‘立马发财’。”何冠奕说,用云锦的方式表达期许和祝愿,这类文创产品颇受年轻人欢迎。
今年的长三角文博会上,上海知名游戏企业恺英网络的游戏IP《蓝月传奇》中的城池“龙城”通过非遗侗族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还原成了微缩版的模型,整个隼牟结构的城池模型共有2.8个木零件,通过手工拼接而成,窗户、斗拱、屋顶等细节十分考究;动漫《百工灵》被称为“东方的霍格沃兹”,以中国非遗为灵感,动漫角色在学院学习非遗技艺。

《原神》是上海游戏公司米哈游推出的一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在一个富有东方神韵的世界“璃月”中,每年举办一次“海灯节”,对应现实生活正是中国的传统春节。每年海灯节时,在璃月港可以看到海上万千宵灯飞入夜幕,是到访璃月不可错过的奇景。2023年初,热门游戏《原神》的新春短片便聚焦鱼灯故事。
一些游戏形象的现实互动,同样通过非遗技艺完成。游戏《岁时令》和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墨彩瓷绘制代表性传承人陈智猛跨界合作,游戏中原创节日节气的拟人形象被栩栩如生地绘制在陶瓷上,成为游戏衍生产品;动漫《百工灵》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扇技艺王星记扇合作,共同研发了黑纸扇周边;游戏《三国:天下归心》携手扬州剪纸国家级非遗传人张秀芳打造了2米x1.2米的巨幅剪纸作品,一位糖艺设计艺术家用天门糖塑技艺制作了该游戏中武圣关羽的“糖人版”糖像。
“大家好像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了。”上海恺英网络市场总部跨界合作与文旅非遗板块负责人胡亦昳告诉记者,“通过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与游戏的跨界合作,可以赋能游戏,让游戏内容有更多可诉说性,扩充新的元素,为玩家带来新鲜感。”

热门生意
云锦织造技艺被抢救回来,南京云锦博物馆成立,不过,直到2020年前后,博物馆每年营收2000多万元,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以往,在各类非遗展览或推介会上,大家谈起非遗文化和传承头头是道,奈何一谈到如何让非遗变现却瞬间哑火。实际上,很多非遗传承人曾经靠政府补贴才能勉强度日。
几年前,云锦匠人的日子还过得艰难,为了补贴家用,不得不跑网约车、送外卖,手工织造的传统服饰销售困难。“如果云锦不想重走‘消失’的老路,我们的产品就要符合当下需求。” 何冠奕是台胞,2020年到云锦博物馆,他意识到,“卖得出去”很重要,云锦产品除了“好看”、供观赏,还得在功能性上花心思。
展台上最为亮眼的LABUBU玩偶便是一次成功的“破圈”尝试。除了娃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还将非遗元素带入婚庆等颇具纪念意义的场景。“以前吉服是给皇后穿的。而每位女孩子在结婚的时候就是‘皇后’,穿上吉服,带上‘龙凤呈祥’的扇子,她们希望自己的婚姻能有一个美好的开始。”何冠奕介绍,自从今年七夕推出定制服务后,每套售价16880元的云锦婚服已经出售上百件。而由于云锦一天最多只能织5-6公分,目前婚服仅支持预订或租赁,选择购买的消费者还会挑选编号,使之更具纪念价值。

相关从业者不断推陈出新,市场也已经面向非遗敞开大门,非遗成为市场上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也意味着,非遗技艺正在走出一条良性发展的自我造血之路。
在黄山,以“鱼灯”为核心,一条产业链逐渐清晰。黄山市不少中小学都开设了鱼灯制作相关的社团课,还有一些旅行社主动找来,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旅游产品中增加鱼灯制作环节;当地与山东的汉服生产地曹县合作,推出了鱼灯为主题的汉服,并提供给旅拍项目使用。
瞻淇鱼灯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鱼灯队队长郑冬蛟第一次来长三角文博会,16个队员有人打鼓、有人舞鱼,匆匆待上一天就要离开。“明天就要去齐云山,后天去南京。”尤其到了下半年,各地邀约的商演一场接着一场,几乎排满了,商演带来的收益实实在在。

游戏周年庆的时候,恺英网络给头部玩家寄送了相关的非遗文创周边,比起之前较为常见的徽章等赠礼,这样有分量、有寓意的周边获得了更多玩家的好评,也为游戏稳固一批“氪金”玩家提供助力。这几天,浙江、安徽等地地方政府的文旅、非遗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来到恺英网络的展位,表达想要进一步沟通的意向,希望结合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做一些联合开发。
“我们之前与非遗的联动还是企业单方面的策划,如果未来能够跟政府部门相结合,就会有更大的传播力度与资源整合能力。”胡亦昳还透露,接下来企业也会同多个城市景区联动,做快闪或文创产品。
透过文博会的观察窗口,也能看到展会之外的发展势头。近年来,不少非遗项目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各地生产性保护的做法也根据非遗的具体类别找准特点,各扬所长。比如,苏州非遗“三花”在各级层面的助力下令文化与产业“结伴而行”,当前,三花茶已成功与茉沏、哔哩哔哩、布兰兔、春晖堂等品牌达成联名合作;江苏省兴化市通过申报文化产业项目、争取文化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对非遗相关企业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以竹泓木船为例,兴化市在竹泓镇建立了竹泓木船文化产业园,吸引了多家企业入驻。


这几年,云锦匠人的经济状况大幅改善,每月收入稳定在万元以上。云锦博物馆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过亿元,相较2020年翻了5倍。
非遗的能量不会止步于此。“云锦服饰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奢侈品。” 何冠奕希望,云锦未来能够出海,将中国服饰、中国时尚和中国文化更好地展现给世界。
弘益配资-互联网股票配资网-配资网官网入口-炒股配资开户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